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及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落实防疫期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线上学习不间断、思政教育不断线”。 学院广大教师不忘初心,将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融入到疫情防控之中,融入到关爱学生之中,特殊时期,抓住网络阵地,坚守思政领地,师生联动,共克时艰。
一、发起三同行,部署多层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一是学院教务系部同行。当疫情不期而至,常规教学无法开展,学院相关领导迅速反应,周密部署,教务处协调系部,克服困难,于2月28日组织召开2020年春季学期教学工作会议,组织教师开展网络授课,对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落实到位。二是各系部教研室同行。围绕“百花齐放、资源共享、质量为先”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其他教学系部精心打造疫情期间的网络授课方案,确保各项思政教育稳步运行。各系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出击,集思广益,融合思政理念,加强学生思政教育。通过“课程+思政”模式,实现学生应学尽学,助力疫情防控。三是教师学管干部同行。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学管干部、警院学子四位一体,全面协同,多措并举,突出质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教学管理人员合理规划,部署思政教育任务;任课教师积极备课,增加思政教育元素;学管干部摸底排查,助力思政教育实效;警院学子积极配合,认真开展线上思政课学习,教学互动效果良好。
二、做好三联动,创新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一是联动网络平台。以线上教学为主,同学们以区队为单位组成课程学习小组,利用“智慧树”平台实现远程互动和交流,以云端弹幕、实时连麦等新潮方式闪烁思考火花。以自主学习为辅,利用QQ群及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共享学习资料,分享学习信息,切实做到“线上学习不间断、思政教育不断线”。二是联动系部教师。凝聚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为疫情防控添砖加瓦,携手战役,各系部教师面对疫情,主动谋划,沉着应对,相约云端,将教学与思政深度协同,及时跟踪网络教学,齐抓共管,优化落实课程教学方案和计划。各系部教师们始终坚持“课程+思政”模式,融入时代性因素,结合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疫情防控期间危害公共安全的案例分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三是联动学生家庭。通过区队工作群、学管干部工作群、班级家长群等多种途径,学生处每天发送公告通知,宣传防疫知识,家庭每天积极配合,实时汇报学生情况,落实线上教学家庭督导责任。
三、开展三引导,注重理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是引导遵纪守法。学生处通过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政府、公安厅、教育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通知要求,不仅让学生每天及时汇报旅居情况,积极配合学院防疫工作,同时,各系部也通过《网络舆情监控引导》、《刑事诉讼分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课程,提高政治站位,倡导积极舆论,引导学生遵纪守法。二是引导自我防护。通过开展的《疫情防控第一课》等疫情防控课程,让学生全面深入认识新冠肺炎相关知识,通过广大教师《自主学习指导安排表》,系部领导监督检查等方式,不断科普宣传,保障线下学生学习防护技巧,增强学生防护意识。三是引导心理疏通。我院成立网络支持心理咨询服务团队,开通心理援助热线,推送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多方式、多渠道主动开展防“疫”战,为师生开出心理维护“处方”。理性看待疫情,做到心理上不恐慌,行动上不迷茫,防护上有措施,学生静心思考,充分利用时间,在自律自学中,实现自我提升。
四、实施三培养,发挥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一是培养学有所用。切实抓好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院通过此次疫情,依托“课程+思政”模式,培养警院学子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学有所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培养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二是培养使命担当。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师通过讲授一件件感人的事迹,一个个先进的典型,不断激发着警院学生的思考,在身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当代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心里装着祖国,肩膀扛着使命,不断激发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能量。三是培养爱国情怀。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在疫情防控期间,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各系部教师充分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指导青年学子在新时代中勇于担当,才能更好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博大智慧,在学习中入脑入心,唤起爱国报国的情怀担当。
供稿:教务处思政部
学生处(团委)公安系
法律系警训部
汉藏双语教研部
公共基础教研部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信息提供人:李波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