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48690 微信
手机版
我要投稿 |

我校成功举办“西宁市碳达峰与碳中和实现路径”论坛

时间:2022年11月28日  来源:社会科学处   作者:社会科学处  浏览次数:  

11月27日,由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西宁市人民政府主办,青海师范大学、西宁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办,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科学院协办的“西宁市碳达峰与碳中和实现路径”论坛以线上方式举行。

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晓蕾,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赵海兴,西宁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郭兴隆,青海省科协学会部副部长张静,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陈迎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于德永教授,山东大学蓝绿发展研究院张宁教授,山东大学钟洪麟教授,兰州大学青年研究员王强,以及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科技处、社科处、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领导、老师和同学300人参加此次论坛。青海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李美华主持大会开幕式。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围绕促进西宁市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建言献策。

张晓蕾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要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稳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广大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凝心聚力、刻苦钻研,继往开来、勇立潮头,给我们子孙后代创造更加明净靓丽的蓝天碧水、绿地青山。

郭兴隆表示,西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年末人口数、电力消费量均位居青海省之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市发展意义重大,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立足省情市情和发展实际研究思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系统观念,统筹发展与减排、统筹近期与长远、统筹全局与重点,以大格局、大思路开辟一条高效率减排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碳达峰、碳中和之路。

赵海兴表示,论坛的开展是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体现,青海师范大学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和青海省发展战略,汇聚专家学者进行碳达峰和碳中和研讨,让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好高端智库建言献策的作用,为西宁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开幕式后专家学者根据论坛主题分别做了主旨报告。

兰州大学王强青年研究员的报告以 湿地土壤微生物残体-球囊霉素的碳汇潜力及其固碳机理”为研究目标,分析了湿地球囊霉素分布及碳储量、球囊霉素的颗粒团聚机制、铁结合机制,扩展至全球铁结合有机碳的分布模式及累积机制的研究,探讨了青藏高原寒草地有机碳释放的海拔模式。通过长期的野外观测实验,确定了高寒湿地生物地貌演替梯度下微生物碳的调控因素和关键环境因子。

北京师范大学于德永教授的报告介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且深入分析了青海省的碳周转模式评估,立足于青海省环境资源价值评估分析,提出了西宁市可持续发展路径建议。

山东大学蓝绿发展研究院张宁教授的报告,基于构建中国分城市-分行业能源消耗数据库、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近实时监测数据以及中国大型输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温室气体隐含排放量数据库的数据库构建基础,提出分区域行业的低成本碳减排方案与碳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成本收益分析,指导政策效应评价。

山东大学钟洪麟教授在报告中,强调了东西互补协同发展的意义与基础 ,总结了东西电力通道建设现状与挑战,并且对西部清洁能源异地消纳价格补偿进行了调研分析,科学的提出了东西互补协同发展措施与政策建议。

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陈迎研究员的报告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一些极端气候事件,系统的解答了碳中和的含义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意义强调了气候就是我们的未来,呼吁大家携手努力,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做贡献。

在本次论坛中,与会专家紧扣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对西宁市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路径积极建言献策,专家的报告提出了中国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与政策设计研究的理论,为西宁市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路径实现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