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48690 微信
手机版
我要投稿 |

深入推进我院“四层三线”思政教育模式

时间:2019年12月25日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强化思想价值引领 培育时代三有新人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思政课教师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以大爱育人和渗透德育教育理念为统领,坚持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为重点,结合思政部工作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着力打造思政部“四层三线”育人模式,切实坚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一、以提升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为目标,推进思政教学改革

(一)理论与实践知行合一

一是开展与课程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与课程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内容上要求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衔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组织案例分析会、课外阅读活动、网上教学活动、小组讨论会、探索思政课情景剧教学模式等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召力。二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团委、学工等学生工作部门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任务,例如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如,海西州博物馆、海子诗歌纪念馆等,并让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实践课程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之内。三是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和专业实习、生产实习相结合,专业实习结束后,由专业指导教师汇总综合性实践报告,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标准的要求组织评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弘扬工匠精神,体现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专业技术固然重要,但道德教育不容忽视。

(二)通史与专业相辅相成

一是开设院本课程。针对我院少数民族学生众多的现状,开设民族理论常识课程,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价值认同,普及少数民族的习俗、文化常识,让学生能切实融入集体、融入校园、融入社会,现完成院本教材1本,1本正在修订中,主要以民族团结和省情、州情为主,旨在将思政课程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今后思政部还将继续结合我州州情与学生就业情况,制定就业与创业指导教材,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培训二是转变课程功能。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过去的思想政治课过分强调其社会功能、政治功能,构建课程体系首先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很少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使政治课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弱化,现制定的课程体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贴近生活、关注学生,高职就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文化基础结合,新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程之前先打牢历史基础知识。三是调整课程结构。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例如,设置演讲与口才、省情、州情、现代礼仪修养等课程,并在选修中分为限选和任选,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每周1次专题,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学生的文化课程与兴趣相结合,学会与会学相结合。

(三)传统与网络双向交流

一是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复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使“填鸭式”教学转向有师生互动的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创设出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二是要以校园网络为平台,拓展“思政课”的新载体。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建设,使其成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专题教育网站。积极开发或引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思政项目建设”计划。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打造满足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全面提升信息化基础能力和应用水平。三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微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正确的网络导向,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密切联系,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让学生从读、写、做、讲四个方面进行立体式的学习。思政平台资源库的建设将丰富教师的教学体验和学生的学习体会,更多的利用“互联网+”这种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拓宽教师教学能力,改变以往教师单一的复述型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以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素质为目标,全员参与教育科研

思政教学不仅在改革教学质量,教师在教科研方面的水平也应加强,思政部积极引导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及申报,目前,已申报的校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1个,思政教师全员参与,课题以中期研究论文为主。课题主要围绕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工作展开,将职业教育与地区特色紧密结合,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由此,已初步形成了以科研带动教学,又以教学促进科研、人人参与思政教育科研的良好局面。

三、以优化可持续发展力为目标,着力健全思政制度建设

在认真组织思政教师积极参与学院安排的各类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思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思政部的发展氛围在不断优化。

制定《思政部办公室制度建设》、《思政部实践课程制度建设》、《思政部信息化平台建设制度》、《思政部特聘教授、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思政部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评选、培养管理办法》、《思政部自编教材管理办法》、《思政部内控制度》、《思政部业务工作流程》等制度,着力完善思政部运行管理制度,明确各有关岗位的职责,规范各主要环节的工作要求,思政部各项工作现已初步形成有章可循的运行机制,相关研究及活动开展均收到预期效果。

四、以创造思政教育特色为目标,积极投身学院相关活动

开展一系列“育人”为主的主题活动,开展特聘教授、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组织学院“立德树人”为主题的教师演讲比赛、设立“中华传统文化”进课堂专题讲座、完成事业单位入职人员、铁路职工培训工作,把立德树人的任务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切实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特色亮点:发挥精品课程示范作用。打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精品课程。结合海西民族地区及我院以蒙古族、藏族学生居多的区域特色,进行民族团结的专题教育,将民族团结课程从民族分布、民族文化、民族饮食、民族故事等各个方面进行讲解。实现“四个一”的课程教学体系。即:围绕一个核心。立足海西少数民族(以蒙古族、藏族)为主体民族的特点,进行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的主题教育,增强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知晓度,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可度;开展一次调查。针对少数民族思想特点和在我院学习、生活的体验,进行访问调查,采取针对性教学;评选一篇征文。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我爱我的故乡”的主题征文活动,班级内评选一篇优秀征文,从而增强对学生的“五个认同”、“四个自信”的教育;举办一次竞赛。每学期开展一次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普及民族知识、提高各民族学生的参与度。